陳葶 | 谁是精神病?——观电影《你好,疯子》有感

秋日的午后,阳光白晃晃地燥动着,庭院里似有一两只蝴蝶百无聊赖地来串门。茶已凉,读书又觉无趣,只好打开电视。一部《你好,疯子》仿似打招呼般跃入眼帘,嘿,有点看头。
这是一部关于精神病或者说是关于精神分裂的电影,有点意思。精神病人是人世间不可忽略的存在,你是否在某个时刻也曾恍惚不知道自己是谁?人类自身本就携带着精神病基因?顺治皇帝的《出家偈》就有此疑惑:“来时糊涂去时迷,空在人间走一回。未曾生我谁是我?生我之时我是谁?长大成人方是我,合眼朦胧又是谁?”你是谁?我是谁?如何证明你是你?如何证明你正常?你我中间 ,谁才是精神病人?
精神病人从不承认自己是精神病,这是判断精神病的一条重要依据。这是《你好,疯子》里面的宠物医生说的。为了证明自己没病,精神病院里的七个人——记者、律师、宠物医生、历史老师、出租车司机和女公关使出浑身解数,只有主人公——安希承认自己是精神病人。对了,这部电影讲的就是共生在安希身上的多重人格之间的故事。安希在治疗精神病的过程中,目睹自己身上多重人格的冲突,痛苦万分。主治医生兼精神病院院长则一再警告她,让她必须信任医生,正告她只有消灭了身上的附属人格,才能做回正常人。
电影开始的画面是有几分惊悚的,一个女孩在水中挣扎,场景虐心,让人不安。我知道这是影视作品常用的隐喻,也是一个伏笔。好在镜头转换较快,很快就看到了被困在精神病院的七个人啼笑皆非的争辩和冲突,这些荒诞场景的出现及人物的搞笑行为,让人心情愉快,精神愉悦,迫不及待地要知道后面的答案。这些人全不知道何时因何事进来的,等到他们清醒过来,张开眼睛看到的便是眼前的一幕幕:高墙阴森的古老房子,灰尘堆积;斑驳的油画散落在桌子上;外面一直在下雨;周围是悬崖峭壁;摄像头闪烁红光转动着……从窗口往外窥见“青山精神康复医院”,他们才知道被困在精神病院里了,既走不出去,更无法离开。
他们似乎都明白:肯定有某种关联让他们走到一起,就像万事有因果一样。但到底是什么让他们都聚集到精神病院里来呢?他们都不认为自己是精神病人,那到底谁是精神病人?他们都急着要出去,为证明自己是正常人,使出了种种办法:绝食、合唱、跳舞……他们遭受了电击和盘问。最后院长兼主治医生说:这里面只有一个精神病人,主要找到他,其他人就可以出去了。为了证明自己不是精神病和找到精神病,他们不惜互相攻击、斗殴,还差点弄出人命。在各自的眼中谁都可能是精神病人,除了他自己。
当观众也在为谁是精神病人的事情纠结的时候,安希和她的主治医生的谈话揭开了谜底,我们恍然大悟!原来除安希外的六个人,都是安希想象出来,他们是她身上的附属人格!难怪每天送进来的的饭和药都是一个人的份量。安希是真的,其余那六个人是她的想象,并不真实存在,他们的矛盾和冲突其实就是安希内心的冲突和矛盾。他们曾经和平共处,是安希寂寥时候的慰藉,他们中的每一个都代表着安希的一种需求和渴望,他们是安希的朋友也是亲人。她的主治医生告诉她必须把他们这些附属人格除掉,她才能正常。可安希却流泪了:“如果他们都不在了,我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呢?”对呀,他们就是安希,安希就是他们。正是安希的这种需求,他们才出现的呀。
展开全文
电影隐约透露出来的事实:安希是一个无依无靠的女孩。可以想见一个女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经历了多少磨难,她多需要保护和关怀!于是,她在心中塑造了这些角色来陪伴和保护自己。每一种病都有病因,精神病也不例外。美国医学博士卡梅伦.韦斯特的《二十四重人格》,详细描写了共存于自己身上的这二十四种角色,有些角色跟他童年时期的不幸遭遇密切相关。童年时代的阴影深埋在潜意识里,一旦遭遇诱因,这些潜在的人格就会出来干扰,仿佛一刹那间变成了另外一个人,言行举止与平时那个熟识的人大相径庭,仿佛神灵附体,神秘诡异。其实,这只是他身体内的某一人格在闹腾,就是精神病发作了。
小时候住在农村,记得某天深夜,邻居一个大姐姐半夜三更突然发疯了。光着身子,大喊大叫着往山坡的树林里跑,村民打着手电,连夜追赶,听说三个身强力壮的青年农夫都拉不住她。后来勉强拖她回了家,乡下老人说这是邪灵附体,要狠命地打才能把体内的邪灵赶出来。后来,我再也没见到这姐姐了。据说她被附体的原因是因为被未婚夫抛弃,她一时接受不了……倘若有人懂得姐姐是精神病,早日送医院而不是鞭打,说不定姐姐还能好好地健康地生活着。
再回到这电影里,当那六个人知道自己只是安希的化生,经历一番挣扎后,都愿意牺牲自己成全安希。他们自杀了。安希终于走出精神病院的大门,她的其他六个人格也开着车寻找更美好的去处了。安希似乎清醒过来了,水中挣扎的女孩从浴缸中浮出水面,迎接她的主治医生幽幽地对她说:“现在,终于只剩下我跟你了。”
让人背脊生凉。安希正常了吗?还是主治医生是安希?安希就是主治医生?他们俩谁是主体,谁是附属?仿佛又见《催眠大师》的影子,催眠者和被催眠者之间,不到最后也难分胜负。
其实,作为观众,并不需要胜负,悬念更好,安希的人生可以有很多种结局,足够不同心理需求的观众去回味。红尘滚滚,众生迷惑,颠倒梦想。就像《心经》所言:“空不异色,色不异空,空即是色,色即是空。”
作者简介
陳葶,本名陈婷,中国诗歌学会会员。毕业于广州华南师范大学中文系,有中大文化背景,现从事教育与文案工作。
关于稿件。中山文苑为原创文学网络平台,不接受已在其他微信公众号刊发过的作品。投稿时请在文末附50至150字以内的自我介绍,并附清晰近照一张;同时声明“此稿为本人原创作品,首发《中山文苑》,文责自负。”字词、标点、语法等常识错误超过千分之五的作品不予录用;杜绝抄袭、拼凑、套写作品,一经“中山文苑反抄袭系统”监测查实,后果自负。
关于稿酬。中山文苑暂时实行稿酬与赞赏金挂钩制,有赞赏有稿酬,无赞赏无稿酬。文章发表后3天内的赞赏金1/3归作者,1/3归“中山文苑留守儿童助力基金”用以助力留守儿童、流动儿童,1/3归平台运作(10元以下赞赏费全归后者)。文章发表后第4~7天作者应主动联系中山文苑索要稿酬,逾期不索视自动放弃转入助力基金。
投稿格式及其他。稿件请以“标题+作者名+正文+作者简介”的格式投来;稿件投出5天内没有收到采用通知的作者可另行处理;已向作者发出采用通知的稿件中山文苑有义务10天内安排刊发,期间作者不得将稿件再投他处。
投稿邮箱:2598373043@qq.com
总第844期
校对丨陈 婷
图片丨网 络
审编丨齐 速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