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人性公理的应用和推论,全文

分类: 最佳娱乐365bet 时间: 2025-10-06 11:58:49 作者: admin 阅读: 4638 点赞: 320
十大人性公理的应用和推论,全文

我有一个客户分享过一个案例,她的丈夫有先天小三阳,就是慢性肝病。最近几年,他丈夫酷爱锻炼,锻炼了大概3年多后,竟然发现先天的小三阳病痊愈了,查不出来了。她自己都说太神奇了。也不知道什么缘故。我听了也很惊讶。

我说一个我奶奶的案例,我奶奶有一个此生大病,瘫在床上一个多月,日日不能睡,吃也不行。找个一个医生来看看,说不行了。可是后来我奶奶竟然慢慢好转了,能吃了,也能慢慢能睡了。所以奇迹般的又活了5年多。所以有时候,医生宣判你要死亡的时候,你要自己更死亡说NO!

比这个还惊讶的,网上看到过案例。当然网上的案例真假难辨。比如肿瘤,癌症自愈等等。相信大家也看过。所以说先天力量和后天力量共同影响,是肯定的。意识就是这两方面共同作用的。所以意识如果是快乐的,开朗的,积极的,对于我们的身体,自然是好的,这是无疑的。

公理三:生命体体征存在时,意识时刻存在。该公理的推论: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即人的脑活动正常,人体生命体征存在时候,人的意识伴随人而存在。不能以生命体没有体验到,而否认意识的存在。比如做梦,昏迷等时候,都可以认为意识此刻是存在的。

公理四:社会中人的意识,具有社会性。社会性是个体不能脱离社会而孤立生存的属性。他是在社会中成长的。就像公理五中表明的。概念性的东西,必须是后天建立的。而概念性的东西是在社会发展中形成的。人们约定成俗的一些东西。

人并不是自然界中唯一具有社会性的生物。自然界中,还有很多生物具有社会性,如狮子,狼群,甚至蚂蚁、蜜蜂等。但在蚂蚁社会中个体的蚂蚁无论是当“工人”还是当“皇帝”都是天生的。

人的社会性和人类智能之间的关系很容易解释:人的智能的发展程度决定人在社会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人的认识能力,而这样的一些能力决定人和他人之间是否会产生严重冲突,人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认识能力越高,个体间的冲突就小,人与他人之间的社会性就会自然。此类人我们一般会夸他情商高,会来事。但智商高,不一定情商高。有的智商高,却与社会格格不入。

相反,如果人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认识能力越低,个体间的冲突就会越严重,人有可能会表现出违背社会性的行为。通常把一些对人类整体运行发展有利的基本特性称为人的社会性,如利他性、协作性、依赖性、以及更加高级的自觉性等,通常把对人类整体运行发展不利的基本特性称为人的反社会性。比如一些极端组织,恐怖组织就被认为具有反社会性意识。

公理五:概念性的东西,必须是后天建立的。概念是人类在认识过程中,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把所感知的事物的共同本质特点抽象出来,加以概括,是自我认知意识的一种表达,形成概念式思维惯性。在人类所认知的思维体系中最基本的构筑单位。

人或动物在出生的时候,意识里没有概念的东西。所有概念性的东西,是在后天成长中形成的。尤其是和教育有关。所以教育是使得一个人聪明和极具处理外界问题的能力。没有教育,人性中就会越乏光明。任何时候,任何一个家庭,一个国家,都应该把教育作为立国育民之本。

心理学上认为,概念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的反映,这种反映是以词来标示和记载的。概念是思维活动的结果和产物,同时又是思维活动借以进行的单元。表达概念的语言形式是词或词组。人类的文化和语言系统,就是在概念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没有概念的表达,一定是混乱的。

概念随着社会历史和人类认识的发展而变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概念”是对特征的独特组合而形成的知识单元。德国工业标准2342将概念定义为一个“通过使用抽象化的方式从一群事物中提取出来的反映其共同特性的思维单位”。

可以这样说,概念是语言哲学的基础。比如我举一个例子,在古文明中,表达数量,由于人们的认识很有限的。他只能表达,10以内的数量。当超过10的时候,他会说有很多。可是很多是多少,是一个很模糊词。比如来了一群敌人,士兵报告,敌方有很多人。这个信息,对于一个将军排兵布阵,是很有影响的。

而慢慢人们可以表达100,1000的时候,就会说对方来敌,大概是800人。这样将军,就清楚了。不慌不忙,开始排兵布阵了。

比如有这样一句话:请你给每一个年龄超过30岁的高尚男性,一杯热的葡萄酒。我们可以很轻松表达和知道这句话。可以对于一个2岁的孩子,他是不清楚的。他得懂一个些概念之后才能懂。比如“超过30岁”,“高尚”,“男性”“热的”,“葡萄酒”。否则他不能完成该指令。

公理六:真伪的概念存在,但无法界定。也可以这样表述:人是具有矛盾性意识的,即人的意识一定有非理性的一面。我在前面的章节中,论述过,人的非理性是必然的。在哲学上,在数学上,在认识论上都有推理。哲学上就是矛盾性。数学上的证明由维特根斯坦和哥德尔给出。即哥德尔不完备定理。认识论上,由于个人的时间有限,人的认识有限。所以真伪的概念,随着认识会有深化。

当人的非理性是必然出现的时候,人阻止和减少非理性的出现,就是必然的。这就是宗教,社会规则,法律,道德出现的必然原因。大家好好思考一下。这在心理学方面,也是重中之重。

公理七:意识产生于行为之前。意识产生与行为之前的一个推论是,引导意识,才能引导行为。当然行为可以反影响意识。

公理八:记忆机制表明遗忘是不可避免的。这一点在上一章,有明确的论述和举例。值得庆幸的是,我们的虽然记忆有不完美之处。但人类完善了这种不完美性。比如笔记,书本,电脑都成为储存我们记忆的延伸物品。这对于人类的进步而言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公理九:潜意识内容的提取具有不确定性。该公理的推论就是:人的意识具有不确定性。就像我们销售人员经常说的:“在客户没有交钱之前,你永远不知道客户今天晚上想了什么,明天会做什么?”每个人都有这样的经历,计划一件事情,但是突然就变卦了,不想去了,不想做了。你这种意识出现,有可能是受新刺激出现的影响。也可能与回忆过去的某一个瞬间而有关。

所以其实公理九和公理十,可以有一个重要的推论:选择是意识博弈的结果。这点非常重要,其实可以做为一个公理而存在。人会依据过去的经验,和当下的刺激,潜意识中产生意识的博弈。向左好,还是向右好?买大还是买小的?买红色还是黄色?都跟他过去的经历是有关。所以说意识是博弈的结果。

博弈论主要研究公式化了的激励结构间的相互作用,是研究具有斗争或竞争性质现象的数学理论和方法。 博弈论考虑游戏中的个体的预测行为和实际行为,并研究它们的优化策略。这个方法非常好,可以运用到研究心理学方面。

从这个角度讲,每个人都是和过去的自己在博弈。在过去的自己身上成长起来的。所以变化对于每个人而言都是挑战。

比如你要对工作,做出调整,说每天比原来多工作一个小时。以你的过去的经验而言,这是痛苦的。所以改变习惯,其实就是博弈过去。打破原来的模式。

这样你就会发现,很多现代人的健康问题,就源于此。焦虑,恐惧等等。

比如焦虑就多来自于压力,而这样的压力就是博弈的结果。是他对现在的情况的不乐观。

还有很多人恐惧夜晚,很多原因是受过去听的可怕的故事,多发生在晚上。看过的电影,坏人和鬼怪总是在夜里出现。还有夜间的客观环境,阴暗。更加引发人们的不良猜想。于是就恐惧了。

选择是意识的博弈结果,这是很重要的一个推论。希望大家记住。

公理十:从遗传和发展角度共同来说,意识总服务于如何更好的存在。很多人在看了公理九的解释后,可能对于公理十有疑问。其实公理九和公理十是一致的。“意识”总服务于更好的存在。这种“更好的”认定主体,其实是以体验主体而言的。从人格发展来说,他认为这是对他好的。

当然我们上面,也说了,人的非理性一面,其实和此条公理有冲突性。但这种冲突无法避免。有时候,你清楚自己焦虑,神经质其实是不对的。但是肌体无法控制。也就是一个人的人格,和人格模式的形成非一朝一夕。甚至有遗传因素影响。所以改变是困难的。这也是我们有时候会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其实通过上面的十个真理,和两个推论。你会发现。人的复杂性,就能从此体现。根本不用细说,你就察觉出来。

人是由先天力量和后天力量共同塑造的,而无论是先天还是后天因素,都不能全方面把握。然后人还有非理性一面,后天的教育等等。所以大家说人是最复杂的,人心难测,人是不可估量的。这样说,有道理的。

但大家也应该有这样的察觉,人在建立概念和理性之后,总是倾向于如何更好的存在。这一点就是人类进步的保证。

当人的非理性和人意识的博弈出现的时候,有很多时候,人是感觉无知的。或者迷茫,无助,不知所向。所以每个人成长,有迷茫期是正常的。人对于存在意义的思考,其实是自我的表现。这是人类的骄傲。大家要记住。

所以由此,我问大家一个问题:人活的最成功是什么样子?

各位,我来告诉大家。有钱,有权都不是最成功的。虽然有钱,有权,有文化,有素养,有名望……这些是普世价值最求。但作为人而言,大家永远记住,人的成功,就在于在非理性和意识博弈中,真正确立自己,认识自己。这样的话,你会发现,迷茫的人,都是别人,而你知道自己不迷茫。你也知道困难是正常的,你也能以坦然来面对困难。

所以这样的人,无疑就是强大的人,往往就会成为大圣人。他们自信,他们无畏,他们从来不为意识所困。作为人,他觉得自己很幸运。上文中的十个公理以及推论,其实没有一个不是这样说的。我写的是心理学科普书籍,但心理学科普,和哲学紧密相连。所以大家也多从哲学角度,来理解世界,理解我们的内心。

摘自独立学者,科普作家,国学起名师灵遁者科普书籍《探索生命》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