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年叫"春节"仅有百余年之久,可它的来历却延续了几千年

分类: 最佳娱乐365bet 时间: 2025-11-01 02:12:18 作者: admin 阅读: 2922 点赞: 198
农历年叫

春节,是我国一年之中最隆重、持续时间最长、历史也最悠久的团圆节日。正因如此,中国春节申遗才在2024年12月4日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之中。其实在此期间,它还有过一段插曲呢:韩国前些年就不断地和中国争抢春节的归属,曾连续几次想把春节申遗,结果均被联合国拒绝……中国申遗的成功进一步彰显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全球影响和独特魅力。

你知道吗!春节在从前并不叫"春节",过年被称为"春节"的叫法也只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然而对这一节日的诞生却可以追溯到夏朝时期。而且,每个朝代的命名又不尽相同,就连其具体时间也有所差异。

古时候每年的"春节"就是年节。比如夏朝的年节为1月1日、商朝的为12月1日,周朝的为11月1日,到先秦时期称年节为"上日"、"元日"、"改岁"、″献岁"等,时间为10月1日;两汉时期则改称"岁旦"、"正旦"、"正日"等,时间依然是10月1日。而且,从汉武帝颁行《太初历》开始,这一时间一直延续到清朝结束;魏晋南北朝时期改叫"元辰"、"元日"、″元首";到了唐宋元明时期的年节又变称"元旦"、"元"、"岁日"等。但是,流传最普遍、时间也最长的叫法就是"元旦"了。

辛亥革命的炮声推翻了清王朝统治,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先生就任临时大总统后,为了使中国与世界文明体系接轨,他致力于推行现代化改革,并郑重宣布:废除农历,改用公历(即西方的基督纪年法,就是后来的公元纪元,又叫西历、西元),1912年1月1日被定为民国元年元旦。为宣染元旦节的气氛,政府要求所有民众在这个日子里休假、举行高扬国旗、鸣放鞭炮、汽车游行等活动。

展开全文

然而,废除农历后,尽管政府提倡用公历,并且按公历放"元旦"假,但是,普通百姓依旧遵循农历过节的习俗。如此一来就形成了″春节"和″元旦"两个节日并行的混乱局面。

1913年初,袁世凯就任民国大总统后,采用了内务部总长朱启钤提出的折中方案:建议保留农历中的重要节日,并赋予新的名称。比如将农历元旦定为春节,端午定为夏节等。又正式签署命令,将1914年农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开始施行。尽管后来因"春节"存亡之事发生过争执,但是,一方面由于著名民族学家杨堃在1932年发表过《废历年节之社会学的意义》一文,告诫政府对民俗变革时必须考虑传统习俗存在的社会根基。再加上百姓的坚持,直到1934年,政府只好搁置了废除农历春节的政策。从此以后,元旦和春节两个节日一直留存下来。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采用″公元纪年法",将公历1月1日称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称为"春节"。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