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符经:天有"五贼",知之可无往不利!

天有五贼中的“天有”代表着一种必然趋势,其意思即是将必然存在着五种对人的戕害。“见之者昌”是讲人只要明白其中的原理,就可以避凶趋吉、见机行事。
01
一曰“贼命”
命之机为气,所有的生物生存的基础都是呼吸。气顺、平和则寿。命在这里既指生命的机制亦指生命的周期。气不顺、不协调则会影响生命的进程和周期。
人养生的关键是心平气和。“气和”说起来简单,但做来难。生殖冲动导致的色欲往往让人浪费自己所天生拥有的“阳气”和“阴气”,不采取适当的节制和调和则人难以健康。
人之命在乎“九窍三要”,“九窍是七孔和前后阴”,“三要”是可以动静(进出变化)的地方(口、前后阴)。人的衰老从三要开始,因为“气得其和”才有“黄帝得贼命之机,白日上升”。
熟知“贼命”之机理还可以知己知彼,适应社会生活。
“生者死之根,死者生之根”。生死是一个延续与转化的过程。生命的过程有限,生之威胁也是天害,即“贼命”。命有定数,总有不如意,难以完美。死则可以变革,改进,也即进化。
命之定数有其机理,宣称自己顺利者,其不详必将随后而至!防贼命需自诉苦难多、挫折多。生机、死理的烟演化发展促进社会发展,奥妙无穷。
02
二曰“贼物”
“ 心生于物,死于物,机在目”。人心的欲望随着外界的事物而生,也会随着外界事物而死。一切的原因,也就是说联系人心与外界的介质是眼睛。
人的欲望是为了获取物质,而获取物质是为了更好地生存。可是往往在人们追求物欲的时候却会迷失方向,用错力量。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就是为了物而害命的先例。物欲引发追求,转而失去本性,这样的例子在现实中比比皆是。
因此才有《道德经》“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因为逐利而导致的各种乱想丛生,就是物对人类的伤害。不认识“贼物”,则会使物反过来危害社会和个人。
另外人害物,物害人还有宏观的例子。比如开山造田,结果是水土流失、泥石流;围海造田,结果是港口淤塞,河道不畅,造成洪水泛滥。
唐代李筌讲解过“管仲得贼时之信,九合诸侯;范蠡得贼物之急,而霸南越”。
管仲是得“贼物”之用才可以助齐桓公称霸。因为管仲使用的是“经济战”,在《管子》轻重戌中就详细记载着管仲借用高价收购丝绸、皮毛、器械等引诱邻国倾国生产,导致经济失衡。其要点是明了“贼物”之功能。
03
三曰“贼时”
贼时的理解是这样,天有日、月、四季,天的运转就是有规律,守信用。
时的功能是事物的发展必然有其时间性,如果拔苗助长,非但没有效果,而且有害。
对事物发展没有容量去等待发展则有违天道,会受惩罚。依时而动,按规律运作则可以事半功倍。而如果忽视四季交替的规律,进行农耕操作则会颗粒无收。同样的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有规律和发展阶段和时限。
如果主观的认为“人定胜天”则将遭受“贼时”的惩罚,因此《道德经》才有“治大国如烹小鲜”的说法,意思就是说治大国必须遵守“时”的约束,不能经常变换政策,必须像烹小鱼一样让鱼的一面完全熟了,焦化了才可翻动,这样就不会令整锅鱼烂掉。
“时”的另一层意思功效是守信用,天在运行时是有规律的,很准时。按照天理行事就是守时守信用。
守信用可以减少整个社会的交易成本。人与人之间如果都守信用,则可以减少很多不必要的官司成本,防备成本。社会因为没有信用而增加了很多不必要的成本,便是“贼时”之害。
信用和过程时间等待是“贼时”的要点。对于个人来讲,是包含着整个的人生发展过程,每一事物都必须有一定的时间发展变化,想“一蹴而就”“一步登天”,那就有悖“时”的定律,就有可能被“贼”。
“时”有时也包括更替、循环、周转,要明白“时”的机理,并按照时的规则来办事才不会被“时”所伤害。
04
四曰“贼功”
贼功,功既是恩,如果按照阴符经全文理解,则 贼功应该是贼恩。恩的危害在于施恩图报。
阴符经后面有文:“恩生于害,害生于恩”讲的就是恩害相互转化的道理。天地不恩而大恩生,帮助人度过苦难是正常的天理,施恩图报反而会因此招来很多不良的后果。这就是天理,认识不到就会有麻烦和报应。
帮助人者,天自帮之。不需担心帮助人是无用功,用系统论的观点看,这是在逐渐的改变自己的运气和环境。天理就是要帮人而且不要求回报,就是我们经常宣传的“雷锋精神”。大家可以试着实践,就可知道其中的奥妙。
一般讲,在有危害时或处于危难时,才会感受到别人的帮助是恩惠。这是“恩生于害”的原理。“害生于恩”则是很多人不能注意到的。对别人的帮助和施舍一旦成为常态,则别人会将之当做是自己理所应当获得的权利,一旦有所给,便会减少大多数人的心生怨恨。一旦怨恨产生,则很难消除。
有很多的人施恩,则要求别人按照自己的意愿做事,其结果是必然产生怨恨,导致“恩害”关系的转化。很多好朋友后来相互陷害防备就是没有处理好“恩害”关系。
施恩人如果没有要求被帮助之人回报的心态,则不会产生对于被帮助人的行为要求。因为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如果因为自己帮助过别人就要求别人听从自己的话或者按照自己的意志去办事,一两回要求可以达到目的,但长时间的要求则会导致别人的极度反感。
事实上,施恩就应该不图报。因为天之德、地之德对于人类都无比之大,可是天地从来没有要求回报,这是德的基本功能。 “德莫大于生生”维持或给予其他生命的生机是最大的德行。对于帮助别人渡过难关则没有什么可炫耀的,也不必认为别人一定要回报。这样就可以回避因恩生害。
如果自己不居功或者不认为自己对别人有恩,那么人在处理很多的人际关系上都会得心应手,可以避免因恩生害。大事小事都是同样的道理。
05
五曰“贼神”
神:会意。从示申。“申”是天空中闪电形,古人以为闪电变化莫测,威力无穷,故称之为神。也就是说,客观世界有些危害是很难觉察和判断得到的,因此称为“贼神”。
“人知其神之神,而不知其神之不神也”。字面解释:人们知道天理神奇的地方,却不知道天道看不出神奇之处的神奇。
讲解:狂风暴雨、风调雨顺这些都是大自然神奇的地方,人们容易认识到。而“盛极而衰”“满则损”“损有余补不足”等等天理,却没有很多人可以认识到。
通俗点讲,就是“盛极而衰”、“损有余补不足”的天理。
“贼神”是很难防范的,因为人对于客观时间的认识有限,不知什么时候就会发生“大溃败”。因此有危机心理是防备“贼神”的最好办法。时常有危机感,不能认为自己怎样都不会发生悲剧。
其实认识“贼神”也很容易,知道天理就是“盛极而衰”、“损有余补不足”,就足够了。当自己处于顶峰时要时时注意自己的行为和处事,不要让自己过于“盛”不要达到那马上要朝衰败转化的变质顶点。
贼神为鬼谷子最为推崇。鬼谷子将“神”之妙运用于日常生活,他秉承传统的中国文化观点,认为人是天地交合而生,因此人也具有天地的特质。人之命来源于气,故命的长短在于气。统帅心气者为心,心有术则气一(意指将生命所需的各类气统一化合)。如果能够心境平和,化合五气,则人的智慧会大增。
林林总总,说了很多的“五贼”观感,但总有说不尽的感觉。因此人要避免“五贼”之害很是困难。但有一捷径,那就是遵守道德规范,多帮助人。只要守道德,就不会有什么飞来横祸。
整个世界是一个系统,相互间是互相影响的,“蝴蝶效应”只是一个比喻 ,讲的是一切事物都是相互影响的,人类社会也是如此,只有遵守道德才可让自己顺利和避免灾祸。
帮助人是令自己的环境变好多帮助人就是改善自己的生存环境,让自己的生存环境有更多的正面信息回馈。因此,大家要明白讲道德、帮助人是自利的行为!
来源老子道德经,图文版权归原作者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