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是由哪个朝代开始兴建?

长城的修筑大约在春秋战国时代,从春秋五霸,到战国的秦、楚、齐、燕、韩、赵、魏七国争雄,战争频仍,出于防御的需要,许多国家都在边境上修筑长城,设立关卡。春秋战国长城中的楚长城是中国已知最早的长城,齐、郑、韩、魏、赵、燕、秦、中山等国也都修建了长城。
楚长城
楚长城现在还没有找到遗址,但在古代文献中有许多记载。在古书中楚长城称为“方城”。
齐长城
从现在残存的遗迹看,齐长城西自今山东平阴县北起,东经泰安西北,莱芜、章丘、淄川、临朐、诸城、琅邪台,到胶县大朱山东入海。齐长城是春秋战国长城中保存最多的,主要用土筑和石砌修建。石块多为未经加工的毛石,残存的长城最厚处约4-5米,最高3-4米。
魏长城
魏长城有两道,一道建于西北为河西长城,一道建于西南为河南长城。河西长城,用于防御秦与西戎的东进。现在残存的遗迹,南起今陕西华阴华山峪口,过渭河、滨洛河,经大荔、澄城、韩城、延安、绥德,北到黄河岸边。河南长城,是在秦军屡败魏军、且进兵于郑(韩)的形势下建造的。这段长城因黄河多次泛滥已无踪迹可寻。
郑韩长城
曾有学者认为,郑筑长城自亥谷以南。实际上,梁惠成王十五年(公元前355年)时郑已经被韩国灭了,长城当然还在继续使用,因此,后来也把这一段长城称作郑韩长城。它与魏的河南长城从阳武到密这一段大概是相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