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果:角果是屬於裂果的一種。在二心皮子房分為二室的角果中,隨著果實的成熟
簡介角果是果實的一種類型,屬於單果,是十字花科植物特有的果實類型,一些角果被人類當作中藥食用一些則用來榨油或者調味料,如油菜、白芥等。角果由兩心皮合生雌蕊發育而成。在果實兩側心皮合生的部位形成兩條腹縫線,發育過程中腹縫線之間會形成隔膜將果實分為兩個格室,這個隔膜並非由胎座發育而成,因而被稱謂假隔膜,果實成熟後會果皮沿腹縫線開裂脫落,而種子隨假隔膜則一直存留於果柄之上。
分類根據角果的形狀,角果可以分為:
1.長角果:隨著果實的成熟變成細長角狀,在各室內著生多數種子,如油菜、甘藍
角果的果實。
各種角果2.短角果:形短闊,呈三角形或近球形,由兩心皮組成,中間有假隔膜,分成兩室,種子著生在假隔膜邊緣的兩側,如薺菜、獨荇菜的果實。
三角形短角果
薺(Capsella bursa-pastoris)
薺開花後長出三角形壓扁的短角果,這是識別薺的形態特徵之一。薺果成熟後,收集的種子含油20-30%,榨油可制皂或作油漆。
角果圓形具翅的角果
菥蓂(Thlaspi arvense Linn.)
角果菥冥具有兩合生心皮形成的角果,形狀奇特。這種角果圓形,壓扁, 頂端微凹,邊緣具翅
。菥冥分布遍全國,種子具油,含油量28-34%,榨油可制皂或作滑潤油。全草又入藥,有解毒排膿之功效。
短角果
角果葶藶(Draba nemorosa Linn.)
棒狀的短角果是十字花科中葶藶的特徵。該植物為一年生草本,高僅5-25厘米,早春開黃花,花後結果。種子含油,又可入藥,為瀉下利尿劑。此植物廣泛分布於我國北方,海拔從50-1500均可見。
長角果
碎米薺(Cardamine hirsuta Linn.)
十字花科中,兩心皮形成的角果是重要形態特徵。角果的形狀、長短。粗細等形態性狀是區分不同種類的重要依據。這裡,線形長角果是碎米薺的識別特徵之一。
角果結構角果角果:由2個心皮組成,初時只有1室,側膜胎座,有假隔膜,兩條縫線開裂
果實 肉果漿果 | 柑果 | 核果 | 梨果 | 瓠果 乾果(裂果)蓇葖果 | 莢果 | 角果 | 蒴果 乾果(閉果)瘦果 | 穎果 | 翅果 | 胞果 | 堅果 | 雙懸果 聚合果聚合蓇葖果 | 聚合瘦果 | 薔薇果 | 聚合漿果 復果隱頭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