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的那些光棍,后来怎么样了......

分类: 英国365 时间: 2025-09-25 08:11:29 作者: admin 阅读: 8029 点赞: 126
农村的那些光棍,后来怎么样了......

一直以来,农村“光棍村”的现象都受到大家的关注和热议。光棍们想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想要一个女人”,然而在这句期待的背后,深藏着许多辛酸的故事。光棍们未曾想到他们踏在一个历史的夹缝中,留下来,还是出门去,这是个问题。更大的问题是,无论留下来,还是出门去,他们都将面临一个婚姻窘境。

巴掌大的村,几十条光棍

山西和顺,一座立于太行群山中的小县城,是传说中“牛郎织女”故事的发生地。可美好的传说并不能帮贫困的村民们娶上媳妇。因自然条件恶劣、发展乏力,当地的“光棍村”曾不止一处。古村下石勒更是因“光棍成捆”而远近闻名。

下石勒是当地有名的古村。村里老人们说,村子是后赵皇帝石勒的故乡,石勒曾在和顺北乡(石勒村)居住,“下石勒”之名由此而来。

然而,在海拔1300多米、无霜期仅100天的下石勒,靠天吃饭的薄地仅够糊口,村里形成的玉米、谷子、小杂粮的种植结构,没能让村民们的腰包鼓起来。

明星村的光环渐渐黯淡了。等到1969年出生的侯永籽这代人成长起来,地下无资源、地上没产业的下石勒村竟然娶不起媳妇了。2010年前后,638口人的下石勒村还有贫困人口500余名,积攒下30多条“老光棍”。

从20世纪90年代起,下石勒的男人们就不得不在农闲时出去打工补贴家用。

1969年出生的侯永籽是个勤快人,20岁出头就下煤窑、打小工。他烟不抽、酒不喝,可一年挣几千块,攒不下个钱。

侯永籽31岁时,有人给他介绍姑娘。不过,姑娘家要求侯永籽到县城当上门女婿,外加盖一座房子,“盖起来就跟你,盖不起就走人”。

做上门女婿没问题,可盖房子……瞅着手里的几千块钱,在姑娘家待了半个月的侯永籽,灰溜溜跑回了下石勒。

同村的卢玉清比侯永籽小4岁,婚事也是一波三折。

25岁那年,卢玉清和本村一个姑娘处上了对象。卢玉清挺中意对方,可姑娘嫌他“要房没房、要钱没钱”,不长时间就跟他说了“拜拜”。

这事儿对卢玉清触动挺大,他决定出去闯闯,挣点钱。可东走走、西转转,钱没攒下多少,更没遇见合适的人,婚事一拖再拖。眼看着自己年过三十,别人“老婆孩子热炕头”,自己还是“孤家寡人”,卢玉清只能连连叹气。

不知情的工友们开始关心起卢玉清的家事。他怕人笑话,只好想办法编故事。“说自己有老婆,还有一个孩子。”多年以后,卢玉清还记得自己说瞎话时,脸上那火辣辣的臊。

1979年出生的马爱威,找媳妇的路也挺曲折。他一直在相亲的路上,次次相亲却都没下文。

马爱威22岁时就离家打工去了——攒够钱才能讨媳妇。他在山东打工时谈过一个姑娘,只领回下石勒一趟,人家就再不来了——嫌穷。

外省姑娘不肯来,本省姑娘呢?马爱威回到山西,到介休市一家饭店打工,谈起了当地姑娘。可一年刚过,好事又黄了。“人家觉得村里太穷,让我去当上门女婿。我一没钱,二没手艺,三没熟人,没敢答应。”马爱威回忆说。

回到家,又有人给他介绍本县的姑娘。马爱威带着礼物登门拜访,“彩礼等其他乱七八糟下来,总共要十二三万”。马爱威全家东借西凑也就凑出六七万元,这事也不了了之。

“不是男人长的丑,是村太穷。”

提起这些陈年往事,村民们对那些娶不起媳妇的光棍汉们没有取笑,没有偏见,而是太能理解了。

生活艰难,我们都一样

除了山西,其它省份农村地区的光棍现象也普遍存在:

贵州省贵阳市牌坊村,全村2249人,光棍就有282人,约占男性总人数的20%。曾有工厂进村招工,宣传策略非常诱人:给务工人员介绍对象。

甘肃省庆阳市焦村镇,当地彩礼价格高达20万。在这里,女方像“皇后”,一天可以相亲30个小伙。有的远远地看一眼,觉得条件不行就直接不见面了。

海南省贡举村,几乎所有适婚男子都单身,甚至村长都是39岁才娶老婆。村口墙上写着“男孩女孩一样好,人口素质最重要。”然而,当地村民依旧觉得养女孩就如同给别人种田。

为什么农村地区会存在那么多光棍呢?这不禁引起我们的思考。

有人说,是因为性别比不平衡。确实是这样,根据2019年全国人口数据,男性人口71527万人,女性人口68478万人。可想而知,男性要比女性多3049万人。

那么,这剩下的3049万的男性应该何去何从呢?他们就应该打一辈子光棍吗?

也有人认为,农村地区光棍多的原因是结婚彩礼太高,实在负担不起。正常来说,农村的男孩结婚,10-20万的彩礼是必要的,而且依然有逐年增长的趋势。这一数目可能就是父母大半辈子辛苦劳作的积蓄,有的家庭甚至存不到这么多钱。

也有网友表示:原因很简单,归根结底就是因为穷。

这个答案我们似乎不能否认,因为这是现实。很多农村男人很无奈,为了能够结婚,只能拼命赚钱买房买车,不让自己落入“光棍”的队伍。

祝你生活明朗,早日脱单!

因此,有人建议,只有把农村经济发展起来,吸引单身女性回乡,有足够的人了,自然就有机会了。也有人建议,不如让农村大量光棍去城里打工,认真工作一个月也能存几千块钱。

或许他们说的都有道理,但无论如何,光棍并不可怕。国家相关部门也针对“光棍”这一现象采取了很多措施,比如增加农村的就业机会,开放“二胎政策”来调整男女比例等。

也许这个问题难以在短期内得到彻底解决,但它已经受到人们和社会的高度重视。所以,希望仍然单身的我们往后要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悄悄地变得更优秀......

最后,新的一年,祝愿咱们农村仍然单身的 “打工人” 生活明朗!早日脱单!

点击图片可进入

“喜马拉雅FM”-“阡陌的诉说”栏目

来源 | 半月谈、知乎

主播 | 李海洋

原标题:《农村的那些光棍,后来怎么样了......》

阅读原文

相关推荐